一、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
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以马克思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坚持“服务第一,读者至上”的服务理念,着力加快图书馆新馆建设的步伐,着力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服务质量,着力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,增强自主创新能力,推动全区图书馆事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、和谐发展、跨越发展的轨道,将柳江区图书馆建成有特色、现代化的新型图书馆,促进柳江和谐发展。
二、总体目标
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馆发展总体目标是:坚持“读者第一、 服务至上”的服务宗旨,以管理创新、服务创新为中心,以新馆建设及文献信息资源建设、利用为重点,以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为方向,优化馆员队伍结构,努力向管理科学化、业务标准化、服务规范化推进,瞄准当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前沿,缩小差距。力争到 2025 年,将我区图书馆建成空间资源一体化、队伍精干、服务优质的现代复合型二级图书馆。
三、具体内容
1、图书馆新馆建设计划在2021年底建成一个符合图书馆建筑规范要求的新图书馆,以优化图书馆环境,改善馆舍面积不足的现状。根据《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》及《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》,新建图书馆以综合大楼为主体建筑,大楼前设有人员集散地、绿化地、 停车场及无障碍通道。综合楼设综合阅览室、报刊阅览室、视障阅览室、电子视听文献阅览室、培训室、会议室、地方文献室、咨询服务大厅、目录厅、多媒体报告厅、展示厅、24小时自助借阅厅及办公区等。新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 6500 多平方米,按照大开间、大开架、多功能的现代化标准建设好柳江区新图书馆,打造开放式空间、半私密空间与技术丰富型空间的动静结合,构建柳江区图书馆多层次服务体系,努力提高我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。
2.文献资源建设
根据我馆实际情况,制定文献信息收藏规划,在文献采购工作中确立精品意识、特色意识和时代意识。注重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,加强数据管理工作。有系统地入藏地方文献、参考文献、科普文献,有选择地入藏青少年课外阅读文献,把优化馆藏结构作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目标,大力加强基础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,使之成为馆藏文献主体的重要部分。依据新馆设计规模,购书经费有计划、按比例持续增长。到 2025 年馆藏总 量达到20万册以上,年订购报刊230多种,电子文献达到 1000 余种。经过五年的收集、整理、应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,形成馆藏丰富、结构合理、品种优良、各种载体互补共存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,基本上满足为全县各级领导机关决策、经济发展、和谐社会建设及其他事业发展提供学习研究的需要。资源建设要从服务资源到战略资源建设转变,馆藏注重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,加强数据管理工作。
3、数字图书馆建设
未来五年,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力度,构建基于多网络、多终端、全媒体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我们的主要目标。 扩充数字信息资源存储、运行和管理设备,升级管理软件,提高系统的安全性、可靠性、稳定性,提升网络服务能力。不断加强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。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任务有四个方面 需求;一是增加数字资源存储设备及系统引进,满足数字资源的不断增长和应用需求;二是完成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软件升级工作,优化信息管理环境;三是引进一站式检索服务平台,推进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进程;四是配置防盗门禁系统级监控系统,保障文献资料的安全。
4、馆员队伍建设
培养一支素质优良、能适应新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的馆员队伍,是我区图书馆建设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。在新馆建成后,全馆在编工作人员总数达到 12人,在采编、自动化等主要岗位实现工作人员专业化。首先要制定专业队伍建设的规划和聘用实施意见,逐步使馆员队伍的学历层次、专业层次、职称层次和数量与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相适应。其次,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,积极响应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,组织全体馆员学习有关新知识、新业务、要求每个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现代化技术服务手段,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。经过五年的努力,使图书馆专业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进,专业素质有很大提高,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文化部评估指标的要求。为实现“十四五”发展目标,我们将不断总结自身发展的经验教训,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信息技术成果,带领全馆人员开拓创新,踏实工作,把图书馆科学化、标准化、规范化的管理推上新台阶,为全区经济腾飞、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。
制定人:黎香石 覃庆华 莫媛媛